小寒后,自北而来的寒燥可以说更重一些了,虽然此时人体阳气多有起势,但是这藏敛的趋势却依旧不会变动太多,但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所以小寒带来可不只有寒冷的危险而已。
所以在小寒的这份“危险”之中其实另藏有一份养生的“机遇”,因此这小寒至大寒的日子,我们更应过好一段养精蓄锐的日子,把身体养得暖暖的,阳气养得饱饱的,这样下一次大寒或者立春到来时,身体才能健健康康的。
大小寒节,保暖为要,勿泄汗液,助养胃气
小寒至后,这温度可以说是一天更比一天冷了起来,且彼时昼短夜长的情况依旧没有改变,现在四五点一至,天便会立刻黑冷的不行了。依此来看,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这天地间的阴气依旧是压着阳气一头的,为此《遵生八笺》就说:“季冬之月,天地闭塞,阳潜阴施,万物伏藏,去冻就温,勿泄皮肤大汗,以助胃气。勿甚温暖,勿犯大雪。宜小宣,勿大补全。”
而小寒节至,不仅是温度进一步下降,天地进一步“闭塞”的象征,同样它还是季冬月彻底代替仲冬月的节点,相信熟知日历的朋友也一定清楚,这小寒一至,农历十一月便到了腊月之间,而腊月之又来,正是因为小寒时节天清气冷,风干物燥,有利腊肉成型,故而被命名的。
所以既然小寒节气时风干物燥,那么更应以“保暖为要,勿泄汗液、助养胃气。”的十二字方针,此外孙真人曰:“是月土旺,水气不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勿冒风雪,勿泄津液及汗。”由此可见,养肾利水仍旧是小寒冬令不变的主题。
故而因“肾开窍于耳”的缘故,这边教大家一个揉耳养肾的法子,就每天回家可以先把手暖了,然后用暖手先扯一扯耳垂,然后提拉耳廓,接着用指尖顺着耳纹往里按压,每天这样按上两三个来回,便有机会达到“耳动则能益肾填精”的效果。
再者小寒夜里,如果睡眠时常常出现脚冷出汗的问题,那么记得要泡一泡脚,因为冬季对应肾水流通的缘故,所以泡脚会极大地改善我们在冬季的睡眠质量,且这个泡脚的时间最好选定在晚上七至九点肾经当令的时候,另外注意泡脚的水温不要超过40°,所谓“过犹不及”这水温过烫,泡下去尽管舒服,但是回冷也是很迅速的。
最后如今冬令当时,虽说空气中的水分会少很多,但这湿毒却是一点都没少,而这些湿热不除,滞留在脏腑经络,不但会阻滞气机,损伤阳气,而且对气血津液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湿热初有征兆的时候,好好健脾祛湿热才是正道,因此一旦脾气湿热以后,就千万别滥吃补药或各种营养品、保健品,以免壅滞气机。
如果你在冬季常常以此为患,那么建议去用用艾灸,来把这个湿气给炙出来,但这艾灸不是天天能灸的,一来下馆子花钱多不说,倘若想自己搞又容易弄伤自己,所以这里推荐大家可以用用南怀瑾大师的“温脐法”来调养。
做这个温脐法,得先拿一个纱布,然后往里面塞一枚去了核的龙眼肉,接着再倒入几枚红花椒,再配上艾绒一同捣碎,当把纱布里的原料捣成泥时,就可以在晚上将睡的档口从纱布内取些药泥塞到肚脐眼上。
可千万别以为这肚脐百无一用,其实肚脐乃腹部一处连接脏腑与肤外的重要隘口,且别小看这药泥虽然做法简单,但配合上肚脐,却能很快发挥出温阳的作用,南怀瑾大师经试验后发现,只消用个四五天,晨起时不仅腹部不再冰凉了,而且往日起床时口苦、口干的问题也能改善很多。
这主要是艾绒有“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的作用,并且艾绒在属性上还最和小姐姐们贴合:“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
其次,花椒也有着不小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花椒性味辛温,用来散寒除湿,温中健胃特别好。在肚脐贴里放花椒,还利用了它辛散走窜的气味,把药性带到脏腑经络中去,把一些陈年老寒湿都赶走。然后再带上桂圆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的作用,想必这一晚上都是暖通通的。
但是现代社会,生活紧凑,大家下班之后都快累成葛优了,哪里会有时间自己做这个,所以这边推荐商场里的这款南师肚脐贴,看肚脐贴小小一枚,它可谓集现代工艺的严谨和古代典籍的讲究为一身。且用料丰富,自然不只有艾绒、花椒、桂圆这三宝。为此,拿来辅助以日常的睡眠,想来也是妙极的。
最后注意晚上睡前,我们得先把皮肤擦干净然后再贴,并且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得撕掉,时间最晚不能超过上午10:00,一来怕肚脐长时间贴着胶布,皮肤会受不了;二来,撕掉脐贴也可以让脾胃开始自我调整。
北京同仁堂肚脐贴家庭装送礼艾脐贴气艾草贴 淘宝月销量58 ¥69 购买
寒时暖胃非它莫属
说起大小寒时的美食,那自然是离不开腊八粥的,要说腊八粥哪里好,它好就好在它食材来源多,效果广,还能暖胃,且这腊八粥之所以暖胃起效,也在于它可以把谷物和豆类结合在一起,多吃谷物和豆在生理上满足胃暖的需求外,同样还能使人一本满足,因此腊八粥自然便是小寒时节的一道增福旺身的名品:“腊八日,东京作浴佛会,以诸果品煮粥,为之腊八粥,吃以增福。”
当然除了腊八粥能以“八”味养人,同期的八珍糕在滋养脾胃时亦有奇效,而说起这八珍糕,最早源于明代御医陈功实所著的《外科正宗》内,相较其他重外轻内的医家,陈实功更重由内而外的食补效果,而这“八珍糕”便是其的智慧结晶。初代陈氏八珍糕主要由茯苓、建莲、芡实、扁豆、薏米、山楂、麦芽、山药,并辅以米粉、白糖、麻油精制而成,因有佐材八味,所以这八珍糕也叫八仙糕。
而到了清朝乾隆四十年,太医院将陈氏八珍糕改良,把其中的山楂改为人参,麦芽改为莲子,人参和莲子具有补气固肾的功效。御医们认为“八珍糕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
经过了这次改良,新式八珍糕便获得了乾隆皇帝的认可,据记载,每年夏秋季节,乾隆到承德避暑山庄处理政务,早晚膳毕在上茶时都会吃四到六块“八珍糕”,今天承德特产仍有“八珍糕”这味小吃。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想必与其长期食用“八珍糕”自然是分不开的。
由是这八珍糕经陈氏发明,乾隆改进,时至今日在经典古方不变的前提下,又经食材精准配比和全新烘烤工艺的加持,最终汇成了咱们商城内的这款八珍糕,而为了符合新时代健康理念,本款八珍糕拒绝添加对身体有害的蔗糖、香精,保证一口下去,只有谷物麦香,所以即便对甜食甜点忌口的朋友,也能放心食用。
以下是八珍糕的适用人群:
1、 【脾胃虚弱者】八珍糕调养脾胃的经典名方,许多专家推崇的山药薏米芡实粥和四宝粥等,都是由八珍糕延伸而来。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必须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
2、 【日常养生人群】山药、薏米、芡实在《神农本草经》中都被尊为上品,经常食用有益智安神、延缓老迈的保健作用。
3、 【需要补虚的人群】淮山药“健脾补虚,滋精固肾”,芡实是健脾补肾的绝佳首选,所以很适合用八珍糕调补。
4、 【气虚血虚的人群】都非常适用。多吃八珍糕可以培补体内血气,而只要人体的血气充足,那么才会有抵御外邪的坚实基础。
寒时养生心得先宁
小寒除了要记得养身体,这心也可千万别落下,尤其是“爱怒者”,一如《琐碎录》所说:“(小寒附近)夜勿瞠骂,并碎器皿,仍不可大醉。”而之所以不要在小寒时节动气,主要也是因为温度还是过于寒冷了。
且彼时人体血管因为寒冷的缘故收缩起来会相对剧烈,加之寒冷也还会使血管相对以往更加“脆和硬”,所以每逢小大寒节,医院便会迎来一个心脑血管的高发期,故而小寒期间,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应做好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双重保养,以避免因为寒冷或情绪过激所导致的突发事件。
而最后谈及谈到冬季养生养心之法,《四气调神大论》中就说得很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诉,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疲厥,奉生者少。”
简单理解,就是在小寒时节尽量不要扰动自己体内的阳气,所谓“使志若伏若匿”意思就是说冬季养生以前,最好先学会要把自己的情绪给收敛起来,这样越是安静地度冬,便越是健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eduguke.com/shys/6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