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天方奇迹 搞事情 一滴血测癌症是医疗奇迹还是天方夜谭

天方奇迹 搞事情 一滴血测癌症是医疗奇迹还是天方夜谭

近日你有没有被朋友圈里一篇“滴血测癌”的文章刷屏?这是一个医疗奇迹还是天方夜谭?国家癌症中心与2017年2月份就中国最新癌症情况公布了一组数据,其数据支撑来源是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现中国平均每日就有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约为每7分钟就有1人得癌;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2000万,因癌症死亡1200万人。

近日你有没有被朋友圈里一篇“滴血测癌”的文章刷屏?这是一个医疗奇迹还是天方夜谭?在解析这之前,民福康将先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为什么网友们看到这条消息会“喜大普奔”。

国家癌症中心与2017年2月份就中国最新癌症情况公布了一组数据,其数据支撑来源是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数据表明:

现中国平均每日就有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约为每7分钟就有1人得癌;

我国城市居民从0-85岁起计算,患癌几率约为35%,则:一个人一生有30%以上的癌症发病率;

从40岁之后癌症发病率快速提升,80岁时达到高峰!

2015年我国新增429.2万癌症患者,癌症死亡病例达到281.4万。由于癌症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而到晚期发现时却往往回天无力,因此民间才流传一句“早癌九成可治,晚癌九死一生”。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2000万,因癌症死亡1200万人。如何找到癌症有效的监测手段才成为很多科学家们为之努力的目标,所以当“滴血测癌”这个概念被传播时,立刻成了燎原之火。

“滴血测癌”事件始况

2017年5月1日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文章火遍网络,文章里提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的试剂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注:没说一滴血就可以测出癌症)。”国内各大权威媒体都转载了,留言可想而知,网友纷纷点赞“厉害了我的国”。不少网友认为,“如果这是真的,那是重大喜讯!”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2013年宣布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今年,这种试剂盒获得了欧盟的准入许可,这也是“一滴血可测癌症”被再度翻出来热炒的原因。

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种较为高效的肿瘤标志物,罗永章教授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确实是很大的成就,这点在医疗界是毋需置疑的。

在肺癌中,传统的肿瘤标志物CEA灵敏度只有54%,符合率为66%;而热休克蛋白90α的灵敏度达到72%,符合率为75%,明显优于CEA。而在肝癌中,传统的标志物AFP灵敏度为53%,符合率为74%;热休克蛋白90α的灵敏度达到93%,符合率为92%。

但问题在哪儿?

全球还没有一个血液标志物能百分百地诊断肿瘤。

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表示,“一滴血可测癌症”这种说法不太严谨,过分夸大了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文章标题会误导老百姓认为靠一滴血就能测出自己是否会患癌症,患哪种癌症。”

所谓的“一滴血”查癌症,就是查血中的“肿瘤标志物”。什么是“肿瘤标志物”,简单点说就是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肿瘤刺激人体产生的物质。

“一滴血”测癌症,其实查的是人体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这是一种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肿瘤刺激人体产生的物质。在通过对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时,可以对人体癌变提供指示和判断,可监测肿瘤的进展和预后。但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这种判断通常需要与传统、经典的检测方法联合应用。

而癌症的临床诊断,目前不能脱离B超或CT检查、病理等传统诊断,仅靠血液测试来判断是否患癌症太过草率。“当你在体检单上看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必太过惊吓,检测后,如果发现指标高于参考范围,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

还是以肺癌为例,如果肿瘤标志物如热休克蛋白90α、CEA等指标升高,排除良性病变后,医生会建议做胸部CT检测。如果有阳性结节,最后还需要穿刺或活检拿到患者组织或脱落细胞,进行病理诊断才能确诊。

而“滴血测癌”所用到的试剂盒用途是什么?

可用于疗效和病情监测,而非筛查检测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记者查询到,这款名为“热休克蛋白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的医疗器械注册于2013年4月,在食药监总局(CFDA)上市批准文件上标明,该产品的预期用途是“定量检测费放疗肺癌患者EDTA-K2抗凝血浆中的热休克蛋白90α,该指标用于对已明确为肺癌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2016年6月,CFDA又同意将产品预期用途变更为“已明确为肺癌、肝癌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

按照官方给出的用途说明,该试剂确实是用于疗效和病情的监测,而非筛查检测。

滴血检测有误解在家就能操作?

所谓的“滴血测癌”在临床使用试剂时,至少还是要采一管1-2ML的血,和我们平时在医院做血检时的出血量差不多。网传的“一滴血”多中媒体这了吸引网友的关注度而夸张的说法,这其实也误导了部分网友。

而这种血液整个检测过程大约耗2.5小时,Hsp90α试剂盒涉及血液,检测环境不达标的话会受到生物污染,不可能在家庭操作,所以并非如验孕棒那样可供家庭使用。

业内如何看“滴血测癌”

要防止被过度渲染

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确实可能有关,但肿瘤标志物并不是肿瘤特有的。有些良性疾病也会导致相关指标升高,甚至正常的人体组织中也会存在。肿瘤标志物高不一定是得了癌,而癌症病人的肿瘤标志物也可能正常。目前还没有哪个肿瘤标志物可以有效地早期筛查或诊断癌症。

目前诊断癌症的金标准,仍然是通过针吸、穿刺或手术等方式,取得相关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这个,针对的是已经有些征兆,需要进一步确认的人。而癌症筛查,虽然可以早期发现,但也不是所有癌症、所有人群都适用的。目前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有有效的筛查手段。

这个检查针对的是肺癌和肝癌的肿瘤标志物,不是所有癌症都行。这种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确实比过去的更高,但要确诊,还是得靠病理检查。

不管是一滴血、一滴唾液还是一滴尿查癌症,都是利用了人们恐惧癌症的心理。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的探索确实非常有价值,结果也很有前瞻意义,但被过度渲染,万一被骗子利用来推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可就不好了。

对于这种“神奇”的试剂盒检测方式,相关专家分析表示;“一滴血可测癌症”这种说法并不严谨,过分夸大了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文章标题有误导老百姓的嫌疑,让百姓认为靠一滴血,就能测出自己是否会患癌症,患哪种癌症。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肿瘤早期诊断中是“一定角色”而不是“绝对角色”。至今,全球还没有一个血液标志物能百分百地诊断肿瘤。作为普通市民,建议大家定期做健康检查,这依然是早期发现肿瘤的最佳办法。

因此,民福康建议大家,若想要有效防癌,做好定期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只是想普查,大家可以参照这个表格

宫颈癌风险筛查(21岁以上女性)

乳腺癌风险筛查(35岁以上女性)

2型糖尿病风险筛查(35岁以上)

慢性肾病风险筛查(40岁以上)

前列腺癌风险筛查(45岁以上男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0岁以上,吸烟者40岁)

直结肠癌风险筛查、胃癌风险筛查、外周血管疾病风险筛查、肺癌风险筛查(50岁以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eduguke.com/jkzx/613.html